005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351军事共同基础 科目代码:351 科目名称:军事共同基础 适用专业:115104军事装备 主要考核对从事部队指挥管理工作所需共同性、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现实问题的能力。共为4个模块:军队政治工作基础;军事基础理论;作战理论;训练与管理。具体参照全军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军事共同基础考试大纲》。 676空军装备学 科目代码:676 科目名称:空军装备学 适用专业:1109军事装备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空军装备学的概念内涵、特点规律,空军装备理论方法、体系体制、过程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研究解决空军装备建设发展和使用保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空军装备学的概念内涵、历史沿革、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15%。 2、空军装备思想、空军装备理论方法及其运用,25%。 3、空军装备体系及其建设、空军装备体制编制及其优化,25%。 4、空军装备的论证、研制、采购、保障、管理,以及作战使用等方面的任务内容、原则方法、法规制度及其组织实施,35%。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概念题,占15%。 (2)简答题,占30%。 (3)论述题,占25%。 (4)综合分析题,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张凤鸣等.《空军装备学》第一版.解放军出版社,2009.9。 2.余高达,赵潞生.《军事装备学》.国防大学出版社。 876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技术 科目代码:876 科目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技术 适用专业: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C语言程序设计 主要考查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的理解和领会,以及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实施工程开发的技能。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占50%) 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流程控制(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循环控制等)、函数、指针等。 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占50%)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函数依赖、范式及规范化方法、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数据库的安全控制、完整性约束、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以及SQLServer2000/2005数据库使用等。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30%。 (2)分析设计题,约占70%~80%。 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30%。 (2)简答题、分析设计题,约占70%~8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向隅.《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第一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11。 877装备维修管理 科目代码:877 科目名称:装备维修管理 适用专业:1109军事装备学;115104军事装备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装备维修管理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可靠性基础知识及其理解、应用(20%),主要包括可靠性概念内涵、可靠性的量度及参数指标、典型系统(串联、并连、N/K(G))的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2.维修性基础知识及其理解、应用(10%),主要包括维修性的概念内涵、维修性的量度及参数指标、维修性的定性要求。 3.保障性基础知识及其理解、应用(15%),主要包括保障性与综合保障工程的概念内涵、保障性要求、可用度的分析计算。 4.维修理论及其理解、应用(25%),主要包括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理论内涵、主要观点及其应用分析。 5.装备维修管理基础知识及其技术、方法的理解、应用(30%),主要包括航空维修管理的概念内涵、目标任务、地位作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概率预测法等方法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概念题,约占25%。 (2)简答题,约占20%。 (3)计算题,约占30%。 (4)综合分析题,约占2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郑东良.《航空维修管理》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8。 878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 科目代码:878 科目名称: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 适用专业: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085239项目管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可靠性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和解决可靠性问题的能力。 2.维修性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维修性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可靠性部分(占65%) 可靠性、可靠度、故障分布函数、故障分布密度、故障率的概念、模型和常用的计算方法;可靠性常用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典型故障率曲线的特点及其成因;串联、并联、K/N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系统可靠度的计算,简单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计算(全概率分解法、邻接矩阵法等);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目的、常用的可靠性分配与预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时机;可靠性试验的目的、种类,常用的可靠性增长模型(杜安模型、ASMAA)的基本原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危害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故障树定性分析方法(下行法)。 2.维修性部分(占35%) 维修性、测试性、维修度、维修密度、修复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故障检测率、不能复现率、重测合格率、故障检测时间、故障隔离时间等的基本概念、模型和计算方法;维修性、测试性的定性要求的内容;测试性、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目的、时机、种类和主要内容;维修性时间参数的含义与模型运用;串行、并行、网络系统维修性建模与计算;可用性、可用度的含义与模型、三种稳态可用度的计算方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简答题(占30%)。 2.计算题(占50%)。 3.应用分析题(占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陈云翔.《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