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小学生如何把写人作文写出彩?

1203次浏览 | 2021-01-14 12:48 发布
来源:

原标题:写作技巧|小学生如何把写人作文写出彩?

前言

以写人为主的作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作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3、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如在教学描写童年小伙伴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引导的目的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准备工作

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材料如幼儿园的毕业照等,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引导过程

读一篇文章。欣赏范文。例如: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小伙伴的文章,那个小伙伴叫什么名字啊?怎么描写他的外貌的?从外貌就看得出他很机灵,也很调皮,作者是怎样写他的调皮的?



让学生说说这些片段哪儿写得好,说说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让学生自己慢慢领会写小伙伴的特点要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进行描写。

欣赏完了这几个小作家的作品,我们来回忆一下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 ,把咱们的照片拿出来吧!

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①写出小伙伴的外貌特点;②用一件事来写。

参考的题目,如:童年的伙伴、忘不掉的好朋友、他让我难忘等。

1
举例子


外貌描写:

她微笑的时候会露出一口像杏仁一样白的牙齿。

她走路时,脑后的马尾辫左右摆动,充满了活力。

事例描写:

奶奶是位勤劳的人,整天忙个不停,有一次妈妈吩咐爸爸拖地,爸爸在玩电脑,等妈妈快回来时,爸爸才想起来,赶紧拿起拖把准备拖地时才发现,地已经干干净净地了,原来奶奶烧好饭后,又把地拖了。


作文是人的思维之树开出的花朵。鲁迅先生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这话十分适合于作文教学,在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中,我既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重视学生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描写。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



写人作文作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1、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几种描写手法来写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人和写事密切相关,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特点。

2
例文(一)我的爸爸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良师。

记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考得不好,当得知成绩时,我哭了。想到回家一定要挨爸爸说一顿。可是当我把分数告诉爸爸时,爸爸却一直保持着和蔼可亲的神情,爸爸看了看分数,问了些其他同学的情况,便鼓励我不要灰心,稳定情绪,这一点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同时爸爸又给我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让我来个笨鸟先飞。我听了爸爸的话,努力地学习,成绩终于有了提高。我真要谢谢我的爸爸,这时爸爸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中的爸爸这个人物写得不生动、不形象,是吧?老舍先生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就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经过如何用智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来呢?一起想想哪些人物形象已经永远地留在你的记忆中,为什么这些人物会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在刻画这些人物时,并不是单个来刻画的,而是把他们置身于一定的故事情节里。这情节就是“典型事件”,所以,首先是要通过一件事或几件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品德的典型事件让人物“立”起来。

典型事件——让人物“立”起来

所谓典型,就是最能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文,说说这则例文通过什么典型事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例文(二)

他满脸苦恼地望着作文本,突然感到气急攻心,恨不得立即将其大卸八块。他直勾勾地盯着他人的作文本,却也无可奈何。他刚要下笔,却又一时拿不定主意。

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个字后,长长吁了一口气,可新麻烦又来了,接下来他又不知道怎么写。他气急败坏地撕下了那一张纸,用力揉成团,狠狠地拍在桌子上。下课铃响了起来,别人已经开开心心地交作业了,可是他面如死灰,作文本上还是干干净净。

我们为了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就要合理地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下面再欣赏一则小片断,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例文(三)

我借了一套《封神演义》,正当我看得如痴如醉、手舞足蹈之际,书猛然被人夺走。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一手叉着腰,一手正拿着我那本书,脸色发青:“这本书是哪来的?”冰冷的声音,让我不寒而栗。“借的。”我轻声说。“啪!”书一下被摔到地上。“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你怎能看这种书?”我不服气,冲着爸爸说:“这是名著,为什么不能看?”“你还犟嘴!”“啪!”一个巴掌落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疼。


例文(四)

(1)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3)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胡适《我的母亲》)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我们要学会用抓住典型事件,运用生动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下面就来一展身手吧!

写作训练

1、吃辣椒的孩子

2、态度恶劣的售货员

(生写作文约十五分钟)




例文——行走的父亲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妈妈絮絮地说父亲不肯做取出钢板的手术。一是怕花钱,二是怕躺着。这个我知道,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在直立地站着,并且不停地行走。

前年夏天,我常常在半夜莫名其妙地醒来,不安的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和姐姐都支支吾吾。最后还是年幼的外甥不小心走了嘴:姥爷腿坏了!匆匆赶回家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躺在病床上的父亲——那么瘦小,那么憔悴。我蹲下去,默默地拉住他苍白的手,泪水一滴滴落下来。父亲勉强笑了笑说:“没事,这不是挺好的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到建筑工地上拾砖头,被突然倒下的烟筒砸中,昏迷了三天三夜,输了2000CC的血才醒过来,可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别告诉胖儿(我的小名),她工作忙。”

从来不在白天休息的父亲终于躺下了,而且一躺就是三个月。他的大腿根部被植入了十几公分长的钢板和十几颗作为固定的螺钉。那个夏天,全家都是在耀眼的白色和刺鼻的药水中度过的。我和姐姐每天给父亲擦身、换药、按摩,看着父亲因消瘦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爸爸,您站起来吧!

也许是上天的恩赐吧,半年后,父亲终于拄着拐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了;一年后,扔掉拐杖的父亲又昂首挺胸地走在故乡的街头了!尽管伤残的腿看起来有些跛,但他依然走得很认真,很稳健??

其实站立起来的父亲并不高大,可这个身影却让我畏惧了很多年。从我记事时起,就很少听到父亲说话,很难看到父亲的笑容。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匆匆行走的背影。我上大学后第一个寒假回家,父亲骑着三轮车到车站接我,臃肿的行李和胖乎乎的我累得他弓下了腰。我要下车步行,他把眼一瞪,继续蹬车。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含着泪微笑。我们就是父亲一生的行李,他一辈子都在背着我们不停地行走。

现在父亲老了,他变得爱唠叨、爱抱怨,有时甚至会像小孩子似的生气。可他依然记挂着他的孩子。我每次打电话回家,他都要嘱咐我多吃饭,多睡觉,再长胖些(父亲执着地认为胖就是健康的象征),而他自己却为了给儿女省些钱,不肯做二次手术。爸爸,您知道吗?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啊,因为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一个父亲,一个用尽一生行走的父亲!

总结:除了典型事例和生动描写之外,诉真情说真话是作文的灵魂,只有“真情才能动人”。

责任编辑:张大海 UN91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疆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疆教育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